您的留言已提交,谢谢!

5秒后将自动关闭

什么样的益生菌才好用?——八个步骤帮你选!

时间:2020-03-12

益生菌被认为适于“替抗”后,市面上各类益生菌产品开始异常活跃。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益生菌该怎么选?到底什么样的益生菌才能有效使用呢?

下面,我总结了我在建明客户服务实验室工作6年来的益生菌选择、评估经验,从八个方面看什么样的益生菌好用。

首先看品类
——只有这些种类的益生菌才能用

农业部发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规定,只有23种乳酸菌、6种芽孢杆菌以及5种真菌,可用于饲料添加剂。
使用前,请检查产品成分是否符合规定。添加不符合规定的益生菌,不仅无法保证效果,严重时可能造成动物机体胃肠环境紊乱,引发疾病。
目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屎肠球菌、酿酒酵母等菌种在畜禽养殖上应用较为广泛。

第二看活菌数量

请注意,这里“活菌数量”是指在在合适的条件下——动物体内,可以生长繁殖并发挥作用的细菌数量。
动物肠道上皮细胞上对益生菌的受体数量是一定的,数量过少的活菌不利于其在肠道黏附,数量过多则会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目前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活菌数量多少为最佳”的判断标准——产品标识量。通过实验室活菌计数的方法,就可以评估活菌有没有达到标示量,检验产品质量,防止任意夸大数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三看对药物、有机酸兼容性

实际养殖生产中,动物使用药物、有机酸非常较为普遍。益生菌与主要药物、有机酸的兼容性也格外重要。
因此需要在实验室测定益生菌与下面列表中的药物、有机酸的兼容性。

考虑这些实际生产中要遇到的因素,比单纯评估益生菌本身更有意义。

第四看耐温性

实际生产中,高温制粒对益生菌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芽孢杆菌生成孢子后对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经过高温处理后也有较高的活性,因此,芽孢杆菌类益生菌制剂在需要经过高温制粒的饲料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不同种类的芽孢杆菌、不同菌株的芽孢杆菌对温度的耐受性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它一些益生菌,如乳酸菌,对高温则相当敏感,当温度超过70℃时,乳酸菌短时间内就会大量失活,而饲料制粒温度约为80℃~90℃,没有进行包被或其他工艺处理的乳酸菌产品将在饲料制粒过程中完全失活。
由此可见,评估益生菌制剂的耐温性能够帮助用户了解产品在进入动物机体前是否还保有足够、有效的活菌数。一般而言,如果高温过程的活菌数损失少于0.5个对数值,我们认为该益生菌是耐温稳定的。

第五看胃肠环境的“考验”

动物机体消化道的环境相当复杂,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需要经过胃酸、胆盐及各种消化酶的“考验”。
胃液的pH在2~3之间,这样的酸性条件下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一些对酸不耐受的益生菌经过胃液时会大量失活,同时胆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都有可能抑制甚至破坏益生菌,最终导致到达肠道产生的作用大打折扣。
据建明CLS评估统计,约有22%的益生菌经过人工胃肠环境后活菌数降低了1个对数值(降低1个数量级,即损失90%),同为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株的活菌数损失区间可以是0.04~1个对数值。
因此,体外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对评估益生菌在胃肠道环境中的耐受能力非常重要。

第六看抑菌能力

不同的益生菌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和效果千差万别,益生菌的抑菌能力关系到动物能否保持健康强壮的体魄,是评估益生菌作用的重要指标。
实验室评估益生菌抑菌能力的方法主要有牛津杯法、琼脂扩散发、滤纸片法等。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标准,当抑菌圈直径15~20mm时为高度敏感,10~14mm时为中度敏感,建明克洛生™对产气荚膜梭菌抑制效果可以达到高度敏感,与浓度10ppm的恩拉霉素效果相当,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也能达到中度敏感的抑制效果。

第七看肠道黏附性

益生菌对肠道的黏附能力是益生菌在动物肠道中能否形成稳定的优势菌群、充分发挥益生作用的重要指标。
益生菌到达肠道后,通过细菌的类细胞表面物质及黏附素配体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竞争性地占据肠道上皮细胞附着点来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黏附和定植,起到“屏障”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分泌各类活性物质维持菌群平衡。目前,评估益生菌黏附能力主要通过建立体外细胞、组织模型,经过培养黏附后,通过细菌计数法或吸光度法评价黏附效果。

第八看产酸和产酶

益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抗氧化酶、消化酶、胆盐水解酶以及其他活性物质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促进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有些益生菌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些。但各个菌株的产酸产酶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评估益生菌的产酸产酶能力有助于用户筛选合适的益生菌产品。

是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要满足以上八项条件?
答案并不是。因为不同益生菌起到的作用不一样,需要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不一样的益生菌。总体来讲,满足越多条件的益生菌,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