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已提交,谢谢!

5秒后将自动关闭

“减肥”也痛苦的一头奶牛

时间:2021-11-18



围产期的管理措施和营养策略对奶牛的健康和泌乳期奶量有重大影响,围产期的管理不当有可能会造成产后疾病的激增,导致产后淘汰率的升高,同样影响产后的奶量提升,为牧场效益的造成巨大损失。

| 孙得俸 王艳明 李德鹏
建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在所有的产后疾病中,酮症低钙血症(产褥热)经常被称为 "门户疾病",这意味着当它们发生时,基本上 "闸门 "已经打开,发展为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这两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水平保持很低,将有助于降低许多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生。

产后第一周血液中BHB>1.2-1.4mmol/L会造成真胃变位几率增加3-8倍,发生子宫炎的风险增加3倍,增加乳腺炎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Stephen,2017)

所以亚临床酮症(SCK)对牛群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如果不对它进行监测,它可能完全不被发现。

好消息是,对SCK的根本原因和预防策略的大量研究,将带来了更高的奶量和更好的利润。


01 亚临床酮病的损失

一项对加拿大各地商业牛群进行的大规模研究表明,平均有20%的新产牛有轻度至中度脂肪肝,并被归类为得过SCK。

这些奶牛通常没有被注意到,也没有得到治疗。

我们知道SCK与以下相关:
- 患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 牛奶损失增加
- 繁殖性能下降
- 淘汰率增加,因此寿命降低

2016年一项利用加拿大数据进行的研究计算出,考虑到上述所有损失,每例SCK的损失约为200美元

以20%的典型发病率计算,在平均每年100次产犊的牛群水平上,这就是4000美元的损失。


02 亚临床酮病和肝脏健康

当我们对SCK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时,发现肝脏功能是最关键的。

肝脏在以下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生糖能力:制造葡萄糖的能力,这是产生乳糖所需要的,它催动了奶量(其他功能也需要葡萄糖)。
- 尿素循环的能力:将氨转化为尿素以循环或排泄的能力
- 清除细菌感染的能力:免疫力和正常的肝功能密切相关

产后由于奶量的迅速提高,奶牛的营养需求迅速提升,但是采食量的恢复要滞后于奶量的提升,当营养需求超过营养摄入量时,奶牛将自动开始调动体脂(甘油三酯=TAGs)以满足这些能量需求。

然后,TAGs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称为非酯化脂肪酸(NEFAs)。

NEFAs只能在几个不同的途径中被利用(图1)。

图1 肝脏中NEFA的代谢途径

来源:摘自S. LeBlanc

有一些NEFAs将被乳腺用于制造乳脂,但大多数NEFAs将被肝脏吸收并被以下过程利用:
- 在三羧酸(TCA)循环中被完全氧化
- 不完全氧化,形成酮体(BHB、丙酮、乙酰乙酸),可作为能量来源,但也需要额外的能量将其从肝脏输出
- 作为极低密度脂质(VLDL)输出,可用于制造乳脂
- 作为脂肪储存在肝脏中,导致脂肪肝

由于近现代对奶量的追求,牛奶生产的需求超过它们的身体消耗时,所有泌乳牛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能量负平衡期。

但当这种负平衡变得过于强烈时,一切都开始 "脱轨"。

脂肪开始在肝细胞中积累,从而损害了肝脏制造葡萄糖、控制氨的水平和支持免疫系统的能力。

笔者也曾见过有些牧场,由于产后酮病的居高不下,降低新产牛的挤奶次数,通过被动降低产后奶量,遏制住了产后酮病的发病。

方法虽不可取,但是确实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酮病发病理论。


03 亚临床酮病的预防

在寻找预防SCK的方法时,绝不应忽视非营养性策略。

干奶舍中的过度拥挤、缺乏卧床床位、热应激、供水不足、跛行和不适当的调群方案都被证明对SCK水平有负面影响。

围产圈的密度推荐在80%以下,一定不要超过90%。计算密度除了利用采食槽位计算,更重要的是用卧床计算。

由于围产牛的体重更大,长时间站立对围产牛的消耗更大,所以围产圈的躺卧率比泌乳圈更为重要。

建议围产圈一天夹牛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干奶时的修蹄经常是被牧场忽略掉的。

多数蹄病的发病在于产后,始于产前。

另外还有部分奶牛在干奶期已经有蹄病,但是没有被牧场发现,其中主要的原因为,处于泌乳后期的牛一般膘情比较好,在趾骨与蹄跏之间有一层脂肪垫,用于缓冲,减轻了患蹄的疼痛感。

但当产后膘情下降,脂肪垫变薄,蹄病就显现出来,将严重影响产后采食量的恢复。

等病牛得到治疗,蹄病恢复的时候,泌乳高峰期早已错过了,严重影响牧场的效益。

不适当的调群也会影响产前的采食量。现在有理论认为产前采食量的稳定可能比本身采食量的大小更为重要。

一次错误的调群,可能会影响奶牛将近一周的采食量。

所以我们建议在干奶围产期尽量降低调群次数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前牛的膘情

建议奶牛在干奶期保持体况;但是,干奶期的奶牛往往体况过剩,不建议在干奶围产期调整体况。

至关重要的是,牧场需要通过定期监测体况评分(BCS),识别在泌乳期早期和中期有积累脂肪的奶牛,并对这些动物进行不同的营养管理,以避免膘情过胖。


04 亚临床酮病的监控和管理

许多牧场通过定期血液检查牛奶测试,已将SCK检测作为其新产牛产后监测的一部分。

建议牧场对BHB的检测在产后应至少有三次(产后7天、14天、21天),产后30天以后增加一次检测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降低由于产后子宫炎发病和其他的炎症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引起的酮病的风险。

有些牧场在产后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20%时,将亚临床酮病的治疗程序纳入到常规的产后三天护理程序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增加了产后护理的工作量,但是对产后酮病的尽早干预,避免了酮病病情的发酵。

经验告诉我们亚临床酮病如果没有尽早的发现和治疗,发展为临床型酮病的几率极高,治疗的难度将更大,治疗时间也会更长。

一项营养策略的实施,包括使用甲基供体和额外的抗氧化剂,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SCK的比率下降了一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稳步下降。

最重要的是,牛奶产量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当涉及到营养策略,最近,牧场对所谓的 "甲基供体 "的影响相当感兴趣。

甲基供体包括蛋氨酸、胆碱、叶酸和甜菜碱。


05 甲基供体的作用

毫无疑问,我们要防止脂肪储存在肝脏中,而这正是甲基供体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围产期补充甲基供体已被证明可以增加VLDL的形成并减少肝脏中储存的脂肪,从而持续降低SCK(和临床酮症)的发病,产生更多的牛奶。

此外,最近的研究还显示,甲基供体有助于提高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功能,使它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其他感染。

作为最后一点,在干奶期接受补充甲基供体的母牛所生的小牛免疫反应也有增强,使它们能更有效地应对病原体的挑战。

由于胆碱是磷脂酰胆碱(PC)的前体,而磷脂酰胆碱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所必需的(Li和Vance,2008),胆碱缺乏会阻碍甘油三酯(TAGs)从肝脏输出,并可能导致脂肪肝(Zeisel,1981)。

目前泌乳期奶牛对胆碱的需求尚未明确(NRC,2001);然而,在泌乳早期,脂肪肝疾病的发病率增加(Jorritsma等,2001),表明在这个时期胆碱供应可能不足。

利用限制饲喂诱导干奶牛能量负平衡(能量亏损约为9 Mcal/d)的研究中均发现了,胆碱的添加可以减少肝脏TAGs的积累(Cooke等人,2007;Zenobi等人,2018b)。

Pinotti等人(2002年)推测,胆碱通过增加PC的可用性,增加TAGs从肝脏的输出率,随后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

Arshad等人(2020)还指出,产前胆碱的添加,可以增加了牛奶脂肪和蛋白质的产量,但没有增加其浓度

蛋氨酸和赖氨酸是乳牛日粮中最有限的两种氨基酸(NRC,2001)。

蛋氨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需要,也是S-腺苷蛋氨酸的前体,S-腺苷蛋氨酸是体内最主要的甲基供体,它是PC的从头合成所需要的(Li和Vance,2008)。

因此,Met可能通过参与PC的合成,间接地改善肝脏TAGs通过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输出。